amp-web-push-widget button.amp-subscribe { display: inline-flex; align-items: center; border-radius: 5px; border: 0; box-sizing: border-box; margin: 0; padding: 10px 15px; cursor: pointer; outline: none; font-size: 15px; font-weight: 500; background: #4A90E2; margin-top: 7px; color: white; box-shadow: 0 1px 1px 0 rgba(0, 0, 0, 0.5); -webkit-tap-highlight-color: rgba(0, 0, 0, 0); } .amp-logo amp-img{width:190px} .amp-menu input{display:none;}.amp-menu li.menu-item-has-children ul{display:none;}.amp-menu li{position:relative;display:block;}.amp-menu > li a{display:block;} /* Inline styles */ img.acss139cf{background-color:#0866FF;}img.acss6ea51{background-color:#12AF0A;}img.acss43e08{background-color:#888990;}img.acss69ec8{background-color:#1A1A1A;}img.acssc8f88{background-color:#0166ff;}figure.acsse407a{max-width:600px;}div.acss138d7{clear:both;}div.acssf5b84{--relposth-columns:3;--relposth-columns_m:2;--relposth-columns_t:2;}div.acss0bf2d{aspect-ratio:1/1;background:transparent url(https://pc3mag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7/One-UI-6-Beta_PR_main1f-150x150.jpg) no-repeat scroll 0% 0%;height:150px;max-width:150px;}div.acss6bdea{color:#333333;font-family:Arial;font-size:12px;height:75px;}div.acss21659{aspect-ratio:1/1;background:transparent url(https://pc3mag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4/06/Apple-WWDC24-watchOS-11-Apple-Watch-3-up-240610_big.jpg.large_2x-150x150.jpg) no-repeat scroll 0% 0%;height:150px;max-width:150px;}div.acss314db{aspect-ratio:1/1;background:transparent url(https://pc3mag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9/10/pixel-4-screen-fresh-rate-90hz-forever_00-150x150.jpg) no-repeat scroll 0% 0%;height:150px;max-width:150px;}div.acss146b1{aspect-ratio:1/1;background:transparent url(https://pc3mag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0/10/iphone-12-and-12-mini-is-here_00b-150x150.jpg) no-repeat scroll 0% 0%;height:150px;max-width:150px;} .ai-align-left * {margin: 0 auto 0 0; text-align: left;} .ai-align-right * {margin: 0 0 0 auto; text-align: right;} .ai-center * {margin: 0 auto; text-align: center; } .icon-widgets:before {content: "\e1bd";}.icon-search:before {content: "\e8b6";}.icon-shopping-cart:after {content: "\e8cc";}
即時新聞

【周末閒談】日文與漢字密不可分

香港人一年去日本不下數次,即使你可能不懂日文,但你肯定會對日文的漢字感覺親切,甚至能透過漢字猜出當中的意思。

古代日本曾受中華文明薰陶,透過佛教僧侶傳入的書籍,他們借用了漢字表記自己的語言,更衍生出假名。雖然日文漢字的意思與中文漢字不盡相同,但現代日本語仍然具備漢字元素,用音讀發音更活像中文,這乃是漢字影響下的結果。

但是,日本一度差點失去漢字。

[the_ad_placement id=”ad2″]

在江戶、明治時代,在歐洲國家接觸亞洲的衝擊下,日本斷續出現廢除漢字甚至改用羅馬字的議論,但在二戰前,日本仍然廣泛使用漢字,報紙會用漢字表記,官方文宣會用漢字表記、地圖上的國家名稱也多用漢字翻譯。在重要場合,即使是要使用假名,也只會使用片假名不是現在經常看到的平假名。

不過,1941 年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,入侵東南亞和突襲珍珠港,美國向日本宣戰,最終日本在 1945 年戰敗投降。日本被美國佔領之下,駐日盟軍計劃廢除漢字,日本亦有意見認為戰敗後的日本應重新檢討自己的傳統,包括文字,以便適應現代社會。日本政府為應對盟軍的廢除漢字要求,在 1946 年制定了《當用漢字表》,收錄「當前使用」的 1850 個漢字作過渡揩施。

《當用漢字表》的其中一部分

[the_ad_placement id=”ad2″]

但是駐日盟軍對日本的做法不滿意,執意廢除漢字。在 1948 年,在駐日盟軍工作的美國學者 John Pelzel 以使用羅馬字的便利以及使用漢字非常複雜不利識字率為理由,提倡日本應放棄漢字和假名,改用羅馬字表記。如果計劃成功,今日我們看到的日文就會像越南文一樣難讀。不過,駐日盟軍和學者嚴重低估了當時日本的教育水平和識字率,他們找來支持日文羅馬化的日本學者柴田武,在日本抽樣 17000 名 15-65 歲的民眾舉行一次「全國識字測驗」,測驗得出一個結論:「日本不懂漢字的人口百份比僅僅只有 2.1%」。

這個結論令盟軍總部急了,Pelzel 於是召見柴田武要求篡改百份比,但遭柴田武拒絕。結果,盟軍中止日語羅馬化計劃,日文的漢字和假名保住了。

[the_ad_placement id=”ad2″]

最後日本在 1952 年簽定《舊金山和約》,重新取得國家主權,日文羅馬化計劃也消失無蹤。後來,日本政府曾多次修訂《當用漢字表》,將常用漢字增加到 2136 個,其他漢字會以假名或同音同義字表記,形成了今日的日文漢字。

不過,在二戰後引入日本的外來語,大部分會用上片假名表記,漢字使用的場合越來越少,到今日,漢字存廢仍然是日本的學界爭論焦點。就算漢字使用頻率越來越少,漢字仍然長埋在日文的靈魂之中。

[the_ad_placement id=”ad2″]

PLAN

曾是過去 PC3 雜誌記者,現時是 PC3 網站的編輯,渡過接近 10 年科技媒體生涯,至今依然為大家提供科技和生活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