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 are here
Home > Posts tagged "Windows 11" (Page 11)

只是顯示出錯而已別想太多 微軟稱 Recall 不應是可以被關閉的 Windows 功能

早前提到,由於微軟為 Copilot+ PC 開發的全新人工智能功能 Recall 引發嚴重的私隱及安全隱憂,在今年 6 月就已經被微軟收取作出改進,並表明要到今年 10 月才開放予參與了 Windows Insiders 計劃的用家試用。不過,有 Copilot+ PC 用家已發現,Recall 似乎是一項可以預先被關閉的 Windows 功能,關閉了就能一勞永逸,可是微軟告訴大家,別想太多這只是顯示出錯而已。 225357

簡單設定就可做得到 微軟教大家如何令 Windows 開機速度加快

當我們使用了 Windows 一段時間,或許會發現電腦開機時間愈來愈久,希望尋求方法加快速度。除了利用不同第三方程式優化系統,其實更簡單的是從電腦設定著手,進行一些簡單設定,令 Windows 開機速度加快。而這些方法,不需使用任何第三方應用程式,只要跟足步驟,人人都做得到。 225351

還未是完全取代的時候 微軟表明 Windows 11 仍會繼續「控制台」與「設定」並存

在 Windows 11 內,我們當然可以利用「設定」來進行不同的系統設定。同時,系統亦設有由來已久的「控制台」,進行不同設定。「設定」的出現,本來是為了逐步取代「控制台」,以致未來有一天,微軟可以完全淘汰「控制台」。不過到了今天,微軟的看法已有點不同,並認同「控制台」短期內仍有存在的必要。 225229

改善系統多年缺陷 Windows 11 24H2 將容許多個程式同時取用網路攝影機

在我們的電腦中,同時裝有不同需取用網路攝影機的程式十分平常。不過,Windows 向來設有一條規矩,就是同一時間只可有一個程式取用網路攝影機。到了今年稍後廣泛推出的 Windows 11 24H2,可望解除這項限制。 225119

此路再不通 微軟測試堵塞加指令避過 Win11 硬件規格檢查漏洞

理論上,若用家本身運行 Windows 10 的電腦其中一部分硬件不符合 Windows 11 的最低要求,都會完全無緣升級。但有電腦高手發現了,只要在安裝時輸入特定指令,即可讓系統跳過硬件檢查,令較舊的電腦都有機會運行 Windows 11。可是,最近微軟已在 Windows 11 進行測試,嘗試堵塞漏洞,令這方法再也行不通。 225047

順從民意 微軟決定暫停向 Windows 10 的用家推出全螢幕升級提示

今年四月,有外國 Windows 10 用家指出接獲微軟主動傳來的 Windows 11 全螢幕升級提示,主要是開機後就立刻彈出廣告。 這當然是來自微軟的善意提醒,提示用家注意 Windows 10 大限將至,並促請他們及早升級至 Windows 11。 不過,有部份用家並不同意微軟這安排,並向微軟反映不滿。幸好,微軟已經決定暫停有關計劃。 224929

不是概念那麼簡單 微軟正式開始測試開始功能表可按類別排列程式

上個月提到,微軟被發現計劃更改開始功能表顯示不同程式的方式,新增可以按程式類別來顯示,就像平日在手機看到的樣子。當時有了雛形,而到了現在,已經開始正式進行測試,預示於今年稍後廣泛推出的 Windows 11 24H2,成為新功能之一的機會甚高。 224865

Windows 11 用家要留意 版本 21H2 及 22H2 都將於 10 月被中止支援

雖然現時微軟正支援 Windows 11,除了定時會提供安全更新,亦會每年帶來不同的新功能。即使大家確定自己已在使用 Windows 11,但都要留意自己使用的是哪個版本。因為按照微軟的計劃,版本 21H2 及 22H2 都將於 10 月被中止支援,不再獲得安全更新及其他更新。 224831

方便 Mac 用家使用 Windows 11 24H2 擬可逆轉設定滑鼠滾輪滾動方向

Windows 與 Mac 於操作上其中一個最大分別,就是使用滑鼠滾輪控制期間,前者要向下滑動而後者要向上滑動,才可以令畫面向下捲動。不過到了今年稍後推出的 Windows 11 24H2,微軟或可讓用家作出選擇,把滾動方向逆轉過來,與 Mac 的使用方法一致,難道這是為了方便 Mac 用家使用 Windows 而設? 224439

無線連接都可做得到 微軟測試可經檔案總管瀏覽手機上檔案及資料夾

現時我們只要利用一條 USB 線,連接 Android 手機與 Windows 電腦,電腦一方就可把手機當作是一個外置儲存裝置,可以瀏覽手機上的不同資料夾。不過,當微軟一直推廣電腦與手機之間可以無線連接,這方面當然也要與時並進,就是身處同一網絡並連接起來,就可經檔案總管瀏覽手機上檔案及資料夾。 224371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