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很喜歡充滿快樂氣氛的M記,近年住過深水埗、土瓜灣、大角咀那些貧窮區,經常夜晚趕工及看球賽後肚餓,零晨四、五點下樓去附近24小時M記吃早餐,見盡許多麥路人。
因此這套電影上畫第一天,收工吃過晚飯後購票入場,很想知道導演們、明星們,如何拍這種寫實的香港「普遍」現像。
由郭富城出演的主角阿博,前金融才俊,雖然有他避見母親的一面,但很積極幫助身邊的麥路人找工作,互相照顧,很溫暖人心。雖然結局是悲傷的,但至少有一種積極求存的意志。
不過,「積極有用嗎?」如果人還是逃避一些心理問題,更積極樂於助人也是無補於事。就像戲內的麥路人,幾乎沒有一個有好結果,除了年輕的森仔,畢竟他只是因小事而離家出走而已。

電影好看嗎?好值得大家一看。
電影除了感人、寫實、而且配樂與氣氛營造也一流,你會很期待各人物的命運,絕對值得一個人慢慢細味。而結局也是有點張力,可惜新晉導演功力還稍欠一點。未能令到筆者催淚成功。看完電影後,筆者在回家路上一直思考著戲中的種種場景。
其實香港這個城市,過去多年長期有工沒人做,麥路人真的沒有工作機會嗎?
或許問題不是表像,缺錢的原因不是賺不到錢,可能是心理偏執的問題。正如電影中帶著年幼女兒、每天從早到晚打工為岳母償還賭債的媽媽。如果不是執著要幫岳母還賭債,根本不會搞到自己咁差。
在街頭賣畫維生的口水祥,為求溫飽而偷東西,被警察拉時,如釋重負。因他自知又老又瘦弱又污糟邋遢,向主角說:「你叫我點樣搵工呀?」反而被拉去坐牢,還有三餐可吃。
貧窮不是罪,但意志消沉好難搞,要脫離那個惡性循環,真的不容易。
電影中帶著年幼女兒、每天從早到晚打工為岳母償還賭債的媽媽。是整套電影最扣人心弦的支線,注定是悲劇收場。
香港麥難民情況
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所進行的「廿四小時快餐店無家者研究2018」,發現有384名缺乏安定或永久居所的無家者棲身於24小時營業快餐店,當中89%為男性,地區分布集中油尖旺及深水埗等。他們選擇在這些地方度宿的原因包括租金太貴、因失業而沒法找尋住宿、節省金錢和「劏房居住環境太惡劣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