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 iPhone 發展 11 年,螢幕越來越大,從初代 iPhone 的 3.5 吋到 iPhone 5 的 4 吋,再到 iPhone 6 的 4.7 和 5.5 吋,再來 iPhone X 的 5.8 吋,直至今年可能出現的 6.1 和 6.5 吋 iPhone。為何 iPhone 螢幕越來越大?
從初代 iPhone 到 iPhone 6 之前,iPhone 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單手操作,巨屏 iPhone 的確是違反了單手操作的原意。不少人認為 iPhone 螢幕變大也許是回應智能手機巨屏化的需求,但是蘋果在 2012 年發佈 iPhone 5 之前,iPhone 的尺寸仍然是 3.5 吋,當時巨屏「Phablet」概念剛剛透過 Samsung Galaxy Note 系列手機普及。到了 2017 年 iPhone X 有 5.8 吋螢幕,但不少 Android 手機已經進化到 6-7 吋平板電腦級螢幕。因此,回應智能手機巨屏化需求,也不可能完全解釋蘋果手機螢幕越來越大的原因。

究竟 iPhone 螢幕越來越大的背後原因是什麼,背後原來有一個蘋果重大策略。華爾街日報引述研究公司 Kantar 的數據提出一個見解:手機螢幕越大,手機使用得越頻繁。
蘋果放大 iPhone 螢幕 改變手機使用習慣去賺錢
Kantar 的 Jennifer Chan 指 6 吋或以上的手機使用 App 的數量是 5.5 吋的兩倍,而且使用更大裝置的用戶之中,有 62% 願意玩更多遊戲,每日收看影片的人數也是兩倍之多。從這些數據看蘋果可以從中賺取更多利潤。
當然,手機螢幕大小與使用多寡並沒有絕對的關係,但手機螢幕變大也許會影響使用習慣,以小編自己為例,在 iPhone 6 推出前,小編手中一部 iPhone 5s,4 吋螢幕之小,就算玩手機遊戲也有節制,但自從 iPhone 6 推出,螢幕放大到 4.7 和 5.5 吋,小編使用手機更頻繁,玩手機遊戲和內購不止話下,還經常用 YouTube 看影片,彷彿變成了低頭族一樣。
再實際一些,從 iPhone 6 以後,蘋果在內容投放特別是遊戲、電影和訂閱 App 特別著力,蘋果在包含訂閱和內購服務的「服務」收入節節上升,在 2018Q3 季度高達 95.48 億美元,同比增長 31%,成為繼 iPhone 之後第二大收入來源,逐步形成力量抵抗 iPhone 銷售低潮。
